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最后一天测核酸忘带医保卡?电子社保卡使用图文最详细教程看这里

  首先给各位拜一个早年 今天是 2022 年 01 月 30 日,相信很多可以回家的小伙伴儿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启程;但是根据疫情规定,想必很多人都在今天预约了核酸检测,争取明日拿着最新核酸结果与父母亲友过一个团圆年,在这过去无比艰难的一年里,没有什么能够比一家人团聚更让人放松、更让人重燃希望的了; 但是匆忙间,忘记或丢失社保卡,走到医院却觉得无法取核酸检测的号,或许会让很多朋友无比崩溃,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可以借助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通过社保电子码(所谓医保卡,其实就是社保卡的一个特殊应用,医疗保障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保的一个子集,我们谈到医保卡时,实际指的就是那张无所不能的社保卡)进行无卡操作了,下面就给大家列出详细图文教程,切勿慌乱,家就在不远处。 自助服务机器取核酸挂号单 无卡取号 我们默认您已经完成挂号的手续,当前来到医院后,请寻找距离自己最近且看上去较新的自助服务机器; 首先,请在大屏幕上找到【无卡就诊】的按钮,以北京一些较大型三甲医院的自助服务机器为例,绝大部分均在右上角,找到后,请点击进入下一步; 点击【无卡就诊】后会弹出一个提示说明,直接点击下方的确认即可;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我们要进行的操作,这里是取核酸检测的挂号单,因此这里我们选择【取号】即可; 我们您假定已有缴纳当地医疗保险,此处选择左侧【医保就诊】即可,如暂未上当地医保或因其他事宜出差在外等,需要点击【自费就诊】,但后续流程并没有什么影响; 因为我们当前可能处于忘记携带社保卡或社保卡暂时丢失的状态,所以这里选择【医保电子码】选项; 此时,屏幕上会显示着一个新的界面,如果您已经开通了电子社保卡,那么请拿出您的手机,打开电子社保卡的应用;如果您暂时还未开通激活电子社保卡,那么此时使用 微信扫一扫 ,扫描屏幕上的微信二维码,在弹出的功能页面内,尝试开通并激活自己的电子社保卡; 一般微信、支付宝内已经内置了电子社保卡的微应用,只需要搜索“社保卡”即可找到对应功能,无论支付宝或微信上的绑定电子码经过亲身测试,均正常可用; 不愿意用微信或支付宝,也可以下载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的 APP 应用,该应用中也有电子社保卡功能,经验证可用; 如已经开通并激活了自己的电子社保卡,请取出您的手机,并打开微信/支付宝或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的应用,并打开电子码(默认为 1 分钟刷新一次); 此时请将注意...
最新博文

安贞医院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等心内科门诊流程指南

  写在前面 随着父母的年龄日益增加,健康开始频频出现问题,且如部分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让一个家庭感到无法喘息的疾病也从新闻中逐渐走入现实,已经成为社会中坚的我们则义不容辞应该承担起带父母亲人前往医院诊治的责任; 当然,也有犹如“惊喜”盲盒般让每个成年人内心五味杂陈的体检报告,如果说带父母前往医院诊治已经让人亚历山大,看完体检报告需要自行前往医院的兄弟姐妹,可能就是心如死灰了; 医院对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方面来自于我们的观念——那是一个充满人间天使,能够拯救苍生的场所,既亲切、又充满信任;陌生则来自于真正自己来到医院,觉得周遭一切环境及问诊、住院的流程又是那么陌生……   今天,我们就以北京安贞医院为例,这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心内科、心外科的三甲医院能够帮助无数患有心脑血管的患者及其家庭。 以本文作为系列第一篇,从挂号成功后到达医院开始,将心内科作为示例,帮助大家在京或来京就诊前,做好一切准备; 此外,虽然本篇仅以安贞医院心内科为例,但在京三甲医院的核心流程,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您在京、即将来京或准备来京就医,相信本篇内容的核心流程都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心内门诊流程 针对并没有更多耐心的伙伴们,我们直接列出问诊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将从抵达医院门诊后至完成首次门诊的相应核心流程节点、注意事项及 Tips 都标示在了图中,您打开查看/保存大图即可,其他伙伴儿们可以查看后面的现场图详细指导: 进入安贞医院门诊流程图 门诊流程详述 我们在本节只详细介绍从到达门诊楼前开始,有希望了解北京安贞医院地址及相关交通信息的内容,请在下一个章节查阅; 进入门诊楼 北京安贞医院门诊部 抵达北京安贞医院门诊部后,首先可以看到外面铁栅栏门,如果是早晨 8 点后或下午 1 点半后门诊前后的时间,通常这里都需要蛇形排队进入,在排队的两侧墙壁上,我们都能够看到贴满了二维码,进入医院门诊楼以及进入门诊办公室前,都需要检查这个二维码的绿码,建议大家提早扫描,并完成相应的内容填报,涉及主要内容是部分个人信息与部分最新疫情相关的信息;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用微信扫一扫 这个码是用微信扫码填报的,如果是没有智能手机或老年人单独进去不会操作,那么不用急,先排队进入,在刚刚进入门诊楼大门后相关人员协助走特殊通道; 北京安贞医院门诊无智能手机通道 如上图,排队进入门诊大楼后,在该标识...

父母起夜晕倒惊险夜 子女担惊如何帮爸妈

  有小伙伴儿咨询,家里父亲的身体健康出了一些问题,有晚上起夜晕倒的情况,自己很担心,不知道怎么办,大家也都出了很多主意,我的建议是这样的: 1、除非行动不便非常严重及其他特殊情况,否则不建议安装摄像头,毕竟家人虽然是老人了,但也有自己的隐私,想联系,时常使用手机等视频沟通即可; 2、如上小伙伴儿们的建议,确实手表的这个功能本身比较靠谱儿,只是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利用率并不是特别高,原因主要有2点: (1)待机时间,手表这种设备,虽然现在各种技术有进步,但总体待机时间还是有限,本身也非必需品,隔三差五需要充电,对于日常基本用不到这些功能的人来说,很是困扰; (2)舒适度,这个其实也是一个重要考量,那么大一个表盘,勒在手上,让一个人24小时戴着,即便晚上睡觉也需要佩戴,其实是一个压力,如果晚上不戴,那么就失去了这种夜间突然晕倒检测的意义,如果戴,那么要求人的配合,说实话,别说手表了,就是现在更轻薄的手环,每天24小时戴着,很多年轻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一些中老年人呢; 3、建议增加触动按钮,现在市场上有一些其他的通信装置,或者说提醒装置,相比佩戴在身上的,直接放置在家里一些区域,比如卫浴室、马桶边儿、床边儿、沙发边儿上等等,如果人觉得不舒服,乃至跌倒瞬时容易碰到的位置,第一时间触碰按钮呼叫求助,实用性更好,对人的负担和压力也更小一些; 4、视不同小伙伴儿父母的具体病症情况,家中可以常备一些急救用品,比如便携式的氧气罐儿、AED、安宫牛黄丸以及外置骨骼等等…… 不同病症或风险有不同的方案,这个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有诸如AHA、CPR之类的急救课程,也可以在MOOC之类的地方学习(除去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类的急救,还有比如女性上了年纪之后容易发生的跌倒骨折等等,其实都很重要),至于小伙伴儿们在其他区域不在近距离也建议学习掌握,此外建议父母自身也要学习,这样勤加学习并锻炼,至少万一有事儿的时候,一来抢救成功率高,二来也不会那么慌; 当然,Apple Watch这种,如果父母有意愿佩戴、愿意使用的话,那也是极好的,选择本身是没问题的;其余,真的需要视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太相同,现在也没有通用的方案能够直接拿来套用; 预祝大家安康,健康无忧才是最好的。

开篇语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算一个拥有个人意义的时间节点,前两天将相关平台的账号注册完毕,算是一段全新的开始,人们总是喜欢这样 赋予时间与事件意义 。 一个半月前,父亲找我说挂号,觉得不舒服,这边的医院说是有可能为心力衰竭,所以想来专科的医院看看,恰好我的居所就在北京安贞医院附近,比较方便,这是多年来第一次找我看病,虽然危机意识让我顿觉不妙,但检查结果出来前,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可能的疾患程度; 秉承不愿意凡事找人帮忙的初心,也习惯性凡事都自己先去 做一遍,因此上开始阶段都是自己带着父亲挂号、检查,期间经历了千难万阻,体会到了家中父母逐渐老去、身体开始显露问题后,按照标准流程看病的那种 心境 ;中途还掺杂了医保问题、心理障碍等等插曲,但是只能迎难而上,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 某一个时刻,父亲的习惯、态度和脾气真的让我这个曾被心理医生确诊没有情绪情感的人崩溃,那种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和情绪似乎在一个瞬间要把我摧毁;但是转过头,望向那个无助的老人,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或许家庭、父母关系,就是这样纠结而复杂,伴随着经济进步、文化差异、社会动迁的变化,我们与父母的观念冲突愈发激烈; 但愈是激烈挣扎的负向情绪,就越能证明我们之间深刻的爱,只是我们的文化很少表现在表面 检查数日后,医院建议住院,并进行造影检查;医生希望尝试进行支架的微创手术,如果可以植入,那么可以大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遗憾的是,经过一周医护人员的努力,尽管调整到了较为理想的身体指标,并进行了造影的检查,但钙化严重的血管不堪负荷,无法承受支架的支持,这个方案只能作罢; “如果不行,我们可能或许要考虑心脏移植”   医生的话冷静、理智,却对感性的人具有无比巨大的冲击,即使想过无数种可能危险的我,却也没有想到过竟然会有这样的诊疗结论,人生,真难。 但依然要感谢医护人员们的努力,在专业的治疗下,目前出院近 1 个月,各项体征良好,父亲也终于开始配合治疗,定时服药、结合少油少盐无糖的饮食、戒烟、戒酒以及适量的饮水…… 恢复情况比较良好,我也在想其他办法能够尽量维系他当前的状态,并尽量想办法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当面对真正可能的亲情失去时,“子欲养而亲不待”才让人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 作为极度理性的人,自己经历过的整个流程,也更让我体会到,当一个普通人在面对这种时刻的时候,是多么的无助,在纷杂的环境中,在家中...